梁史列传第二十六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(优秀5篇)

阅读一直是初中语文试卷分值很重的题目,在中考试卷中约占40分左右(含古诗文赏析),所以这部分题目的分一定要拿到。如下是勤劳的小编为大伙儿整理的5篇过错阅读答案的...

阅读一直是初中语文试卷分值很重的题目,在中考试卷中约占40分左右(含古诗文赏析),所以这部分题目的分一定要拿到。如下是勤劳的小编为大伙儿整理的5篇过错阅读答案的相关范文。

过错现代文阅读答案 篇一

①人都有过错,无论是伟大的人还是平凡的人。过错犹如失足,及时纠正可以恢复人生的良态,否则就会成为千古之恨。童年的过错一般不会影响人生轨迹,但是会在心灵上留下或深或浅的印记。

②常言道,七八岁的孩子讨人嫌,大概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些淘气,都会给大人制造些麻烦。有一次,我和小伙伴在院子里玩打仗的游戏,一不小心用石块打碎了邻居家的玻璃窗。父亲知道后,对我进行了严厉的训诫。他先给我讲了一番做人的道理,然后拿出铜戒尺,在我的手掌上打了三下,最后给我约法三章:第一,不许偷东西;第二,不许说谎话;第三,不许说脏话。当时,我非常认真地做出了承诺。我哪知道,这三条看似简单的戒律其实是极难达致的人生境界。

③在我十岁那年,父亲因病去世,一家四口的生活仅靠母亲那点微薄的工资,因此我基本上没有零花钱。有时,一些同学买零食,我只能看着,心里挺羡慕的。有一天,我在家中的大衣柜里找衣服,无意间发现了一个牛皮纸信封,打开一看,里面是一叠崭新的一毛钱的人民币,我在手里拿了一会,感受了一下钱的声音,然后又小心翼翼地放了回去。当时,家里只有我一个人。突然,我的心底升起了一个念头——拿一张去买零食。我马上就否定了,并且为自已有这种邪恶的念头而感到脸红。但是,那个念头很快又回来了。我什么事情也干不下去,那个念头总在我心头缠绕,甩也甩不掉。我开始说服自己,那信封里一共有十几张呢,妈妈也不一定知道一共有多少张,我拿一张,妈妈不会知道的。经过一番思想斗争,我终于又打开了柜门,用颤抖的手,从那个信封里抽出一张。放进了自己的衣兜里。

④那天下午,我去商店买了一毛钱的青杏,还很得意地分给同学两个。晚上,我的心里一直忐忑不安,但是妈妈并没有发现。过了两天,一切平安无事,我的心里踏实了。又过了几天,我又忍不住去拿了一毛钱,买了一根冰棍和一卷果丹皮。就这样,那个邪恶的信封天天在诱惑着我,而我天天在和那个信封的诱惑斗争着,并且一次又一次地败下阵来。终于有一天,我把那个信封里的钱拿光了。这时,后悔和恐惧一下子来到我的面前。以前,当我从信封里拿钱的时候,虽然也有过害怕的感觉,但似乎并不明显。现在,看着空信封,我感到了真实的恐惧。也许,我应该向妈妈承认错误,但是,我没有那个勇气。我一直是个乖孩子,我怎么能变成一个“小偷”?一想到这两个字,我不禁打了个寒战。我开始安慰自己,妈妈可能已经忘记那个信封了,就让这件事悄悄过去吧。但是,空信封怎么处理?思来想去,我把它扔进了纸篓。我一心希望母亲能够忘记它。那些日子,我天天提心吊胆,生活在后悔和恐惧之中。

⑤母亲终于发现了。那天晚上,她的脸色很沉重,使我产生了一种不祥之兆。她先把哥哥找去,悄悄说了一阵话,然后把我叫进屋去,问我有没有看见一个信封里的钱。看着母亲的眼睛,我没有勇气撒谎,就都承认了,并且拿来了那个空信封。我低着头,等待着母亲的训斥乃至责骂,恨不能钻到地缝里去。但是,母亲没有骂我——母亲是从不骂人的,也没有严厉地训斥我。她沉默了很久,叹了口气。语音沉重地问我还记不记得父亲的教诲,又让我复述了一遍父亲给我立下的三条戒律。我哭了,母亲也哭了。后来,她对我讲了许多话,但始终没有提到那个会刺痛我心的“偷”字。她说:一个人犯错误,往往都是从小事开始的,人不怕穷,就怕没有志气……母亲的'这些话一直铭刻在我的心底。

⑥常言道,人非圣贤,孰能无过。从人性的修养与成熟过程来讲,童年做错事是(甲)的;青年做错事是(乙)的;中年做错事是(丙)的;老年做错事是(丁)的。因此,人生的过程就应该是不断修正过错并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。另外,对待过错的态度也是人生成败的一个要素。成功者主要关注自己的过错,失败者主要关注他人的过错;成功者容易宽恕他人的过错,失败者容易宽恕自己的过错;成功者善于在过错中完善自我,失败者则往往在过错中怨恨他人……(选自2009年5月5日《中国周刊》新第1期)

1.本文标题的作用一是 ;一是 。(2分)

2.文章第①段用了 的表达方式,作用是 。(2分)

3.文中用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“我”的 ,目的是 。(3分)

4.从全文看,“我”的心路历程可以归纳为 、 、、 四个阶段。(4分)

5.将“失常、经常、非常、正常”分别填在结尾段甲、乙、丙、丁的空缺处。它们依次是 、 、 、 。(4分)

6.举例说明本文前后照应的写法。(2分)

答案:

1.(2分)(答出两个要点即得满分)

①写作的对象(话题) ②行文的线索 ③全文的铺垫

2.(2分)议论 表明写作目的,揭示文章的中心。

3.(3分)心理活动(1分) 真实再现“我”的经历与成长过程。(2分)

4.(4分)懵懂(单纯)、变化(反复)、懂事 、成熟

5.(4分)正常 经常 非常 失常

6.(2分)(说明:举例分析与“照应”无关不得分。)(答案略)

朱子语类阅读答案 篇二

朱子语类阅读答案

1.下列句子中加点的'实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:(C)

A.略晓其义即厌之夫秦何厌之有哉

B.明知合行大路文章合为时而著

C.此便是天理人欲交战之机文章须自出机杼

D.君子喻于义,小人喻于利低头独长叹,此叹无人喻

解析:A满足;B应该;D明白。

2.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:(B)

A.于此一卷书犹未得趣也看得多少文字,穷得多少义理

B.吾知免夫,小子逝者如斯夫,不舍昼夜

C.及到做时,乃为人欲引去古之学者为己,今之学者为人

D.这里只在人札定脚做将去唯将旧物表深情,钿合金钗寄将去

解析:A获得;懂得B语气助词;C被;为了D音节助词;用

3.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:(A)

A.便与克下,不得苟且放过极要与他埽除打叠

B.事已却悔,如何今是要求人知?要自为己?

C.仁以为己任,不亦重乎在学者亦是切身事

D.若是中人之资质,须大段著力向外便是趋愚、不肖之途

解析:B如何:古,怎么办;今,怎样。要求:古,需要求得;今,要求。C以为:古,把当做;今,认为。D大段:古,仔细;今,大的段落。不肖:古,没有才能;今,不贤。

4.下列句子中不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:(D)

A.此便是无克己工夫(功)无一时一刻不照管克治(制)

B.极要与他埽除打叠(扫)然小路面前有个物引著(着)

C.龙洞山农叙《西厢》(序)满场是假,矮人何辩(辨)

D.则精神自是愦愦战战兢兢,如临深渊

5.根据前后文,翻译下列文言句子。

⑴.盖人心之灵,天理所在,用之则愈明。

译文:人心是天理所在,勤于用心才会更明白事理。.

⑵.自家今且剖判一个义利。

译文:自己现在要把义和利区别开。

隋书列传第二十七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篇三

隋书列传第二十七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

王韶,字子相,自云太原晋阳人也,世居京兆。韶幼而方雅,颇好奇节,有识者异之。在周累以军功官至车骑大将军、议同三司,复转军正。武帝既拔晋州,意欲班师,韶谏曰:“齐失纪纲,于兹累世,天奖王室,一战而扼其喉。加以主昏于上,民惧于下,取乱侮亡,正在今日。方欲释之而去,以臣愚固,深所未解,愿陛下图之。”帝大悦,赐缣一百匹。及平齐氏,以功进位开府,封晋阳县公,邑五百户,赐口马杂畜以万计。迁内史中大夫。宣帝即位,拜丰州刺史,改封昌乐县公。高祖受禅,进爵项城郡公,邑二千户。转灵州刺史,加位大将军。

晋王广之镇并州也,除行台右仆射,赐彩五百匹。韶性刚直,王甚惮之,每事谘询,不致违于法度。韶尝奉使检行长城,其后王穿池起三山,韶既还,自锁而谏,王谢而罢之。高祖闻而嘉叹,赐金百两,并后宫四人。平陈之役,以本官为元帅府司马,帅师趣河阳,与大军会。既至寿阳,与高颎支度军机,无所壅滞。及克金陵,韶即镇焉。晋王广班师,留韶于石头防遏,委以后事,几岁余。征还,高祖谓公卿曰:“晋王以幼稚出籓,遂能克平吴、越,绥静江湖,子相之力也。”于是进位柱国,赐奴婢三百口,绵绢五千段。

开皇十一年,上幸并州,以其称职,特加劳勉。其后,上谓韶曰:“自朕至此,公须鬓渐白,无乃忧劳所致?柱石之望,唯在于公,努力勉之!”韶辞谢曰:“臣比衰暮,殊不解作官人。”高祖曰:“是何意也?不解者,是未用心耳。”韶对曰:“臣昔在昏季,犹且用心,况逢明圣,敢不罄竭!但神化精微,非驽蹇所逮。加以今年六十有六,桑榆云晚,比于畴昔,昏忘又多。岂敢自宽,以速身累,恐以衰暮,亏紊朝纲耳。”上劳而遣之。秦王俊为并州总管,仍为长史。岁馀,驰驿入京,劳敝而卒,时年六十八。高祖甚伤惜之。(《隋书·列传第二十七》)

6.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,正确的一项是3分( )

A.王谢而罢之。 罢:罢免 B.帅师趣河阳 趣:赶赴

C.韶辞谢曰 谢:告别 D.非驽蹇所逮 逮:捉住

7.下列各组句子中,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( )

A.在周累以军功官至车骑大将军 B. 高祖闻而嘉叹

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蟹六跪而二螯

C.晋王广之镇并州也 D.武帝既拔晋州,意欲班师

送孟浩然之广陵 始皇既没,余威振于殊俗

8.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,不正确的一项是( )

A.王韶年幼时气度高雅,人们认为他与众不同。随武帝征伐齐国时,王韶直言劝谏,武帝非常高兴,大大地赏赐他。

B.王韶在攻克金陵后,被留在城中负责防卫,处理晋王的后事。几年后回到京城,高祖高度赞扬王韶,封他为柱国。

C.征伐陈国时,王韶任元帅府司马,与高颎一起指挥军队。高祖认为他辅助幼主有功,封柱国之位,赏给他财物一批。

D.皇上幸临并州时,王韶请求辞官。皇上同意他的请求,并给予慰劳。一年多后王韶入京时劳顿而死,皇上深感痛惜。

9.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。(9分)

(1) 及平齐氏,以功进位开府。(3分)

(2) 晋王以幼稚出籓,遂能克平吴、越,绥静江湖,子相之力也。(3分)

(3) 岂敢自宽,以速身累,恐以衰暮,亏紊朝纲耳。(3分)

参考答案

6.B A.罢:停止 C.谢:推辞 D.逮:及,达到

7.D 既:之后,已经 A.以:凭/ 因为 B.而:表承接/ 表并列 C.之:取消主谓独立性/ 往,到

8.B 不是处理晋王的后事,而是晋王把攻克金陵之后的事务交给王韶处理。

9(1)等到平定齐国后,王韶因为功劳大而被晋升为开府。

(2)晋王在年幼的时侯带兵出征,最终能攻克吴越之地,平定局势,这是王韶辅助的功劳啊。(译出大意得1分,判断句1分,“相”1分。)

(3)(我)哪里敢自己放松自己呢,只是因为(这样)才导致身体劳累,又担心因年衰力薄而使朝纲紊乱罢了。(译出大意得1分,句式“岂……” 1分,“速”1分。)

【参考译文】

王韶,字子相,自说是太原晋阳人,世代生活在京兆。王韶年幼就气度高雅,十分喜欢奇人节士,有识之人认为他与众不同。在周国多次凭着作战立功而升官至车骑大将军、议同三司,再调任为军正。武帝在攻下晋州后,想班师回朝,王韶劝谏说:“齐国朝纲混乱,在此连累世道。上天褒奖我王,让您一下子就扼住了它(齐)的咽喉。加之因为他们在朝上国君昏庸,在朝下人心恐惧,攻下动荡的齐国,就在今日。陛下刚才想放弃齐国离开,以我的愚昧固陋,实在不能深入理解您的`做法,希望陛下再考虑一下。”武帝非常高兴,赏给王韶一百匹细绢。等到平定齐国后,王韶因为功劳大而晋升为开府。被赐封晋阳县公,领五百户食邑,再赏赐牛马和其他物品数以万计。不久升任内史中大夫。宣帝登位时,王韶被任命为丰州刺史,改封为昌乐县公。高祖受禅时,王少受封爵位为项城郡公,领二千户食邑。不久调任灵州刺史,被授予大将军职位。

晋王杨广镇守并州的时候,授王韶行台右仆射职位,赏赐五百匹彩缎。王韶生性刚直,晋王非常怕他,每件事都向他咨询,不敢违反法令制度。有一次,王韶奉命巡视长城,出行后晋王挖池起山,王韶回来后,将自己锁起来以此进谏。晋王向他道歉并停止了工程。高祖听说这件事后大为嘉许,赏赐王韶一百两金子和四个宫女。在平定陈国时,王韶以本官担任元帅府司马,率领大军赶赴河阳,与大部队会合。到了寿阳后,与高颎一起调度军队,从未延误过军机。攻克金陵后,王韶就坐镇在那里。晋王杨广班师回朝,留下王韶在金陵防守,把所有的事都托付给他。几年后王韶回朝,高祖对各位公卿大臣说:“晋王在年幼的时侯带兵出征,最终能攻克吴越之地,平定局势,这是王韶辅助的功劳啊。”于是晋升王韶为柱国,赏赐三百多奴婢,五千匹绵绢。

开皇十一年,皇上驾临并州,因为王韶做事尽心,特别给予慰劳和嘉许。此后,皇上对王韶说:“自从我到了这里,您胡子发鬓逐渐变白,恐怕是忧心劳碌造成的吧?中流砥柱的威望都集于您身上,您要再努力啊!”王韶推辞说:“我日渐衰老年迈,不再适合做官了。”高祖说:“这是什么意思?不适合,是没有用心尽力罢了。”王韶回答说:“我以前在动荡的朝代,尚且用心尽力;何况现在遇到了英明圣主,哪敢不竭尽全力呢!只是心神和精力日渐衰微,(这些事)不再是愚驽的人可以做到的。加上(我)今年六十六岁了,年事已高,健忘又多。(我)哪里敢自己放松自己呢,只是因为(这样)才导致身体劳累,又担心因年衰力薄而使朝纲紊乱罢了。”皇上安慰他,让他回去。秦王杨俊做并州总管,王韶仍担任长史。一年多后,王韶乘驿车入京,因劳碌而去世,终年六十八岁。高祖深感痛惜。

“正能量”阅读答案 篇四

“正能量”阅读答案

阅读下面文字,完成第17—19题。

①十大流行语中,“正能量”力压群雄高居榜首。何为“正能量”?“正能量”是一种健康乐观的情感、积极向上的动力。它给人信心和希望,鼓舞人不断追求幸福生活,对社会的文明进步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。“正能量”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创造与积极传播,才能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。

②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,我们常常有这样的体验:和一些带有正能量的人打交道,能让你感觉“活着真好”。,我们生活中出现了最美教师张丽莉、最美司机吴斌、最美护士万永平……他们个人的能量虽然微弱,但为社会创造了“微观正能量”,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,也使我们的言行多了一份真诚的爱意。作为特殊群体的社会名人,知名度高,有着更强的创造正能量的能力。 “高调”慈善企业家陈光标,影视巨星成龙,乐坛偶像李宇春、韩庚等,他们都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,也使“粉丝”群体更多地关注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,为社会创造了正能量。可见,社会的美好离不开个人创造“微观正能量”。

③社会的进步更需要政府积极创造“宏观正能量”。政府是社会发展方向的引导者,是公众生活的组织者与服务者,政府积极创造正能量,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。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“改进工作作风,密切联系群众”八项具体措施,要求先从中央政治局做起,给地方领导干部、党员群众做出表率。国家主席出访轻车简从,开会不讲套话,带头公布个人财产。正是中央政府、高级领导干部积极创造正能量,才使得“新作风”快速吹进各个角落:简化了会议、接待、用餐,没有了彩旗、鲜花、标语……地方政府朴素务实的新面貌,让民众感受到来自各级政府的正能量,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。

④正能量只有得到及时、广泛的传播,才能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。而正能量的传播需要传播者负责任的态度。媒体是正能量传播的主渠道,要为和谐社会的创建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,而不是让暴力、不公等“负能量”动摇民众的信念。同时,个体传播者也需要有正确的态度。网络时代“人人都是通讯社,个个都有麦克风”,只有每一个网络参与者都守住道德、法律的`底线,才能与媒体合力用正能量坚固人们的精神高地。

⑤社会是一辆疾驰的列车, , 。让我们共同创造正能量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。

17.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?(2分)

答:

18.简要分析第②-④段的论证过程。 (4分)

答:

19.根据文意,在第⑤段横线处填写一句表条件的复句。(4分)

答: , 。

参考答案:

17.“正能量”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创造与积极传播,才能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。(共2分)

18. 答案示例:个人努力创造“微观正能量”;政府积极创造“宏观正能量”;传播者以负责任的态度传播“正能量”。(4分。共3个要点,每个要点1分,表达1分)

19.答案示例:只有多创造正能量,列车才能不断前行。(4分。关联词各1分,各分句表达内容各1分)

《说苑》阅读答案 篇五

阅读下列文章,完成12~13题。(6分)

赵简子①问于成抟②曰:“吾闻夫羊殖③者,贤大夫也。是行奚然④?”对曰:“臣抟不知也。”简子曰:“吾闻之,子与友亲;子而不知,何也?”抟曰:“其为人也数变,其十五年也,廉以不匿其过;其二十也,仁以喜义;其三十也,为晋中军尉,勇以喜仁;其年五十也,为边城将,远者复亲⑤。今臣不见五年矣,恐其变,是以不敢知。”简子曰:“果贤大夫也,每变益上矣!” (选自刘向《说苑》)

【注】①赵简子:名鞅,相传为春秋末晋国正卿。 ②成抟(tuán):春秋末晋国大夫。 ③羊殖:春秋末晋国大夫,有贤名。 ④行奚然:品行怎么样。行,品行。奚,疑问代词,相当于“怎么样”。 ⑤复亲:重新亲近。亲,亲近,和好。

12.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。(4分)

(1)吾闻之,子与友亲;子而不知,何也?

(2)今臣不见五年矣,恐其变,是以不敢知。

13.从羊殖的“数变”中,你得到了什么启示? (2分)

上一篇:五年级下册的音乐教学计划优秀10篇
上一篇
下一篇